

跨越山海 同向发力
钱包更鼓 风景更美 产业更兴
——闵行区党政代表团考察保山见闻
在石斛花卉交易展示中心,当地农户在“家门口”实现就业
记者 杨陶然
7月2日至7月5日,闵行区党政代表团赴保山市隆阳区、施甸县、龙陵县、昌宁县等地考察,先后走进特色乡村、种植基地、干部学院、产业园区等,察看产业发展,了解项目进展,倾听群众心声,深化协作机制。在考察中记者发现,闵保两地携手,“同饮长江水 共话沪滇情”的生动实践正持续上演。
钱包更鼓了
村民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
考察首站,代表团来到龙陵县石斛花卉交易展示中心。中心集石斛花卉交易展示、品种研发、电商销售等功能为一体,通过政府补助、企业自筹、农户入股的运作模式,由农户负责种植,企业负责回收销售,实现斛农、村集体、公司三方受益。
36岁的闫灵聪是龙陵人,一早,她便来到石斛花卉交易展示中心,开始了扦插苗的工作。这是她从事这份工作的第三年,谈到“家门口”实现就业,她表示十分感激。“我平时就是在家种种地,现在有了这样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,每月收入增加3000元左右,一家人的生活质量都提高了,大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。”
2022年以来,闵行聚焦龙陵石斛产业的资金达3100万元,用于种植、加工、市场建设、宣传推广、科研销售等。2025年,顺利举办龙陵县第二届石斛花卉节,完成龙陵县中国石斛花卉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的建设,预计销售石斛花卉盆景700余万盆,实现产值5.5亿元。
杨成娜是施甸县仁和镇的村民,由于要照顾家庭,她长期无法外出务工。2018年开始,沪滇资金持续在施甸县仁和镇查邑社区蔬菜产业基地项目投入建设,引进保山尚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,公司在周边招工,杨成娜看到招工信息就报了名。经过5年的努力,杨成娜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,负责公司厂区的生产管理,每个月有5000多元的稳定收入。
像杨成娜这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村民,还有不少。在施甸县仁和镇查邑社区脱水蔬菜产业基地的加工车间内,工人正井然有序地捆扎、打包脱水小白菜。根据加工周期,年用工人数在150至500人不等,有效解决群众务工难问题。
风景更美了
农文旅助力乡村振兴
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,在这片美景上绘出了更美的图景。稻田民宿等景点相继建成、万亩梯田观景台升级改造、弄岗村“稻田公园”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、龙江特色元素与文旅IP深度绑定……2022年以来,沪滇资金持续投入龙陵县龙江乡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,让龙江成为云南省、保山市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。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云南主场活动丰收节、稻花鱼节期间,接待游客37.06万人次,旅游收入达6520.4万元。
“巨型调色板般的万亩梯田让我一下就爱上了这里。”回想起初到龙江乡的场景,河北廊坊的00后女孩陈宇涵历历在目。去年,陈宇涵独自一人坐了40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这里,成为一名西部志愿者。这期间,参与龙江乡的宣传和文旅推广,负责官方视频号的拍摄与剪辑,遇到可爱朴实的村民奶奶,交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朋友,见证“从靠山吃山到景美致富”的华丽转身。
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是沪滇协作的共同目标。
在中国咖啡第一村——新寨村,咖啡产业真真切切地给乡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。2022年以来,沪滇资金在新寨村投入1454万元助力咖啡产业转型升级,新寨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,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地。
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介绍,近年来,新寨村积极探索“村委会+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发展模式,不断提升咖啡豆品质的同时,确立了“咖啡庄园化、庄园景区化、景区特色化”发展思路。目前,全村种植咖啡1.36万亩,推广种植铁皮卡、波邦等优质品种,建成了5座精品咖啡庄园,共带动村内15户农户开办农家咖啡小院,全村502户实现产业全覆盖。2024年产豆4300余吨,产值接近2亿元,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,集体经济达85万元。
“以前,咖啡收益不高,村子里留不住人,大家都外出打工。现在,种咖啡的效益逐年变好,咖啡庄园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。”王加维说。目前,新寨村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,成为云南省旅游名村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。
产业更兴了
“持续造血”让发展再升级
近年来,沪滇协作共建园区,强化产业合作,实现从脱贫帮扶单向“输血”到产业赋能持续“造血”的转变。
在云南保山产业园区里,云南嘉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端生物多糖的研发、制造和应用,是“闵行研发+保山制造”模式的实践者。保山产业园区的生产车间,多糖产品正在自动化装置中加工;2000多公里外的闵行浦江智谷园区,高端生物多糖生态循环科研和深加工项目实验室内,研发团队正在专注生物多糖领域前沿技术研发。
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。今年以来,闵行、保山两地加强对接,各项工作有序推进。援滇资金助力打造隆阳区芒宽乡百花岭村、施甸县万兴乡万兴村、龙陵县龙江乡弄岗村、昌宁县柯街镇柯街村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,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。
闵行和保山携手这些年,变化实实在在;从“鼓腰包”到“美家园”再到“兴产业”,协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。未来,这条“山”与“海”携手的发展之路,必将越走越宽,让更多百姓共享振兴成果,书写东西部协作的新篇章。
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