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M 人在旅途
西塘行
□ 刘辛培
再去西塘,是受文友“老西塘”的盛情邀请。他生在西塘,长在西塘,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,跟他走,会有新的视角和感受。
我们一行九人,走出西塘汽车站,看见远处的麦苗已经长得很高,微风拂过,它们相互拥抱,随风翻滚,一片碧绿的波涛。春风中,路边的花儿们在比赛,赛出各自的艳丽,而同行的五位女士,也有在春天里展示美丽的劲头,她们衣袂飘飘,气质高雅。
住进农家乐,竞争中的房价很低,但室内整洁,尤其是床头上的牡丹图,太张扬了,花朵怒放,铺天盖地,霸占了我所有的视线。
“老西塘”的老宅在景区内的烧香港。苍黑的屋瓦,灰白的老墙,庭院、一楼二楼和阳台,都是一幅幅被时光封存的旧画作。客堂间十分凉爽,“老西塘”如数家珍,拿出他撰写的家谱,向我们述说他家一代又一代人,如何与老建筑一起度过沧桑。
这里因水而生,因水而盛,河上一座座老石桥,就像一个个弓着腰的老爷爷,“老西塘”讲述桥的历史和故事时,一片柳树叶轻轻地搭上我的肩头,那是悄无声息的,就像桥下经过的摇橹船,也悄无声息,但它们都是我的陪伴者,与我一起“船影波光相映照,古桥柳色共徜徉”。
白天的西塘,游人少,很安静,但夕阳从云隙间泻下后,沿岸的街市立马熙熙攘攘,家家都挂起红灯笼,水光、灯影、月色交织成一幅幅暖意融融的幸福图卷。身穿唐装汉服的小姐姐,个个颜值在线,宛若仙女下凡。一洋妞的“汉服”上,精致的花卉刺绣栩栩如生,仿佛将春天的花园穿在了身上。我赞美她“真漂亮”,她指着花巷悬在半空中那弯弯的人造月亮,手抚胸口用生硬的汉语说:“月亮代表我的心。”
几十米长的许愿墙被红色的许愿纸贴满,金鱼在池塘里静静游动,歌手在水边深情歌唱,游人如织,欢声笑语……好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。
如今,古镇开发一拥而上,而许多古镇游客寥寥,更没有哪一个古镇之夜,有西塘这般五彩斑斓。这是为什么?大家知道的是,西塘95元的门票,如果下午5点之后,早晨8点之前进入,免费。怪不得,每天下午5点之后,游客蜂拥而入。如此,景点岂不吃了大亏?但人们发现,绝大部分游客当晚都住在景区,吃在景区,西塘有“大旅游”的思路啊。
“大旅游”,岂止门票?我们这些文友,更想寻找历史,细看绵延至今的古迹文脉。而“老西塘”,引导我们走入根雕艺术馆,黄酒陈列馆,中国纽扣博物馆,扇面艺术馆,瓦当文化体验馆(屋顶的瓦片,也有这么多的历史渊源),还有明清木雕陈列馆,九德堂博物馆,顾锡东艺术馆,卧龙桥,石皮弄以及当代公仆上海老领导倪天增的故居……
这些参观点,文化含量满满,我们不得不在此延长一天,多多感受西塘“春秋的水,唐宋的镇,明清的建筑,现代的人”。
西塘的店招也有意思。纽扣店是“对襟盘云涌,烟雨扣清风”;茶馆是“白茶清欢无别事,我在等风也在等你”;小餐馆是“知食分子请进”;音乐酒吧是“第二次初恋”……
看了这些,我问自己,是否找到了西塘旅游成功的文化密码?
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