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跨越山海·以球为媒
贵州“村超”的风,吹进了闵行
贵州“村超”足球队与上海交大校队展开友谊赛
记者 宿铭珊
当侗族大歌的嘹亮助威声在足球场回响,一场跨越山海的体育情缘在闵行上演——贵州“村超”足球队日前来到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,与上海交大校队展开11人制友谊赛。
这场以球为媒的体育对话中,诞生于西南山乡的足球热潮与高校体育文化深深交融……
“大家因为热爱足球聚在一起,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来到上海。”贵州榕江大利侗寨足球队队员盘应权说。这位皮肤黝黑的贵州瑶族青年,向记者讲述其所在的贵州“村超”的由来,“我们贵州榕江的人民都比较喜欢看热闹,也喜欢看足球,久而久之,就形成了很好的足球环境。在上海交大,我同样感受到这种热烈的氛围,让我非常激动。”
2024年1月18日,上海交大师生足球队曾跨越千里,在贵州榕江一中的球场上与“村超”球员切磋技艺,这是双方的首次相遇。上海交通大学校队球员李思宸始终记得身临贵州榕江球场时的震撼,“他们每个村的村民全体出动,在看台上给村里的球员们加油。”彼时,这支由村民、教师、学生组成的“草根劲旅”,用脚法质朴却充满生命力的足球语言,让交大球员们深切感受到“村超”背后“人人可参与、处处有热爱”的乡村体育精神。
如今,贵州村超组委会派出大利侗寨足球队回访上海交大,用11人制友谊赛续写跨越山海的体育情缘。贵州“村超”球员对足球的热爱,也深深感染了李思宸,“在候场时,他们也会主动和我们踢一踢,感觉很亲切,真的是把足球变成了彼此交流的一种方式。”当记者问及为这场时隔一年多的“好友见面”做了哪些准备时,李思宸简短有力道:“发挥出自己的全部,才是对对手最大的尊重。”
“村超加油!交大加油!”赛场上,“村超”球员以灵活穿插展现黔地足球的野性活力,上海交大队员则凭借精准传控体系演绎战术素养,攻防转换间尽显团队默契与执行力。最终,双方3∶3打平。
这次,和贵州“村超”一起来的,还有贵州美食、榕江特产,以及非遗蜡染、竹编、刺绣……赛场之外,一场可看、可听、可品的黔地民族文化展同步绽放,赛事变成了文化联欢,竞技场成为文化交融的舞台,其中,足球与传统文化两大元素的巧妙融合,正是贵州“村超”备受瞩目的流量密码。“我们不单单是要做个乐子,还要做成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子。”榕江县委书记徐勃介绍。
据了解,比赛期间,上海交大与贵州省榕江县人民政府开展校地共建座谈会、签署社会实践协议,未来将围绕“体育赋能乡村振兴”主题深入黔东南开展足球支教、非遗调研等项目。
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