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百年老建筑里的“沪语角”
在星河景苑小区深处,一座百年老宅“独居一隅”。
老宅是昔日火柴大王项氏家族的私家庭院,建于1915年,坐落在曾经繁华一时的闵行老街上。后来,老街经历拆除改建,一部分就成了如今的星河景苑。项家老宅见证了岁月变迁,承载了这座城市无数历史记忆。经过修缮后,老宅摇身一变成为闵行老街展览馆,向公众免费开放。自2023年起,由江川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指导,在项宅里办起了沪语角项目。
记者 林心怡
筹 备
近年来,越来越多上海人认识到了传承上海话的重要性,大大小小的沪语角也开了不少。当江川路街道联系到陈佳,希望她接手这个项目时,陈佳暗自下定决心:要做就做好,要长期地做下去。
项家老宅屹立浦江河畔逾百年,见证了上海本土文化的变迁。因此在陈佳看来,把沪语角设在这座老宅里,是极具深意的。她特地找人设计了沪语角的LOGO,项家老宅成为一个重要的元素。沪语角既然承担了传播沪语的角色,师资力量就不可或缺。她们邀请到曾经的闵行电视台沪语播音员、上海地铁17号线沪语报站员牛美华老师,和著名海派文化学者、多本海派文化畅销书作者胡伟立老师。
创 建
2023年9月,沪语角在“项家宅院”的公众号上发布了第一篇帖子,那是一则招募沪语保护指导员的信息。消息经过扩散,在海选现场来了不少热心市民。经过牛美华等专业老师现场选拔,沪语角迅速组建起一支20多人的沪语指导员队伍和100多人的沪语活动志愿者团队。
陈佳团队的一大特色在于拥有庞大的志愿者队伍,分布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。“没有这么多无私的人,沪语角也没有今天。”陈佳感叹,“这个小区内也有很多志愿者,会帮我们一起发布活动的招募信息。”陈佳和志愿者们花心思制定每场活动的主题,至今已举办了几十场活动,且没有一场是重复的。
影 响
项家老宅的沪语角渐渐做出了名气,很多家住其他区域的沪语爱好者慕名来到这里,参与者的年龄跨度从六七岁到七八十岁。让陈佳惊讶的是,其中不乏土生土长的上海人。
殷纪文爷叔家住淮海路,每次来这里单程就要花上一个半小时左右。陈佳问过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大费周折来这里?他说,因为他觉得这些活动都非常新颖有趣。几次过后,他开始带着朋友们一起过来。“爷叔的这份热忱,是我们坚定地把沪语角搞下去的一大动力。”陈佳说。老闵行居民沈四琴阿姨也是沪语角的积极分子,甚至带着自己的儿媳和孙子一起来参加亲子活动。
助 力
沪语角越来越热闹,遇到大型活动,比如读书会和亲子等一些互动活动,人员势必会比较多,陈佳于是向街道寻求帮助。“街道总是会为我们无偿提供场地,比如大零号湾图书馆4楼的报告厅,这个报告厅的空间可以容纳起码80到100人,极大便利了我们招募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。江川文化馆的多媒体教室,容纳50人绰绰有余。活动空间的保障,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。”陈佳介绍,每次团队需要支持的时候,他们给予的帮助都是实实在在。
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