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第八版:春申风

2025年04月11日
M 岁月留痕
“一等劳力”扛烂泥
□ 陈关根
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,浦江镇鲁汇地区开挖了肇沥港及大治河后,大量的泥土,在两岸边堆起了一个个三四米高的泥墩,连绵一两里地,人们称它为“高沙滩”。公社领导想到,农家翻造新房子缺乏大量的砖头,于是,相继办起了红旗窑厂和鲁汇窑厂。但是,窑厂用的烂泥必须从远远近近的高沙滩运去。这泥土的装卸,全靠肩扛,我作为生产队的“一等劳力”,也参加了“扛烂泥”。
一条20吨水泥船停靠岸边,一根跳板8米长,30厘米宽,跳板下面是潺潺的河水,不要说扛着烂泥在跳板上走,就是空身走也晃晃悠悠,使人胆战心惊。
扛烂泥需两人搭档。扛棒是长1.5米的新鲜毛竹,扛一只装有150公斤烂泥的竹篰。人家都是右肩挑担,而我挑担习惯用左肩,担子一压上右肩,没几分钟就痛得不得了。结果,没人与我搭档扛烂泥,我只得尴尬地站在一旁。如果打退堂鼓回去,不仅脸面丢尽,而且“一等劳力”也保不住,要退到“二等劳力”与妇女一起干活,那样,人家会误以为我身体有病,还会影响我以后找对象。
我正犹豫不决时,东宅的蔡伯伯愿意与我搭班。他身体健壮,气力大,为了照顾我,还把烂泥篰尽量往他身边靠。由于我左肩,他右肩,扛棒斜着,我只得小心翼翼地横着走,生怕人仰马翻掉下河去。
两个多钟头,一船烂泥装满了,我们骑着自行车赶到鲁汇窑厂,等候烂泥船。一直忙到下午三点多,才把烂泥卸完。这时,我身上的衣服全部湿透,像刚洗过的一样……我深深地感到,当个“一等劳力”真不容易。
◎ 《闵行报》上海市闵行区融媒体中心
版权所有◎All Rights Reserved
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
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
备案/许可证号: 沪ICP备14016889号-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