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5年04月11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一版:要闻
2025年04月11日

点亮83位烈士的回家路:

“上一秒不放弃,下一秒就有希望”

记者 陈奕宁

在闵行区烈士陵园的《烈士英名册》上,记录着135位烈士的姓名、籍贯等信息,他们的生平被浓缩在短短几行,无一例外地写着“在解放上海战役中光荣牺牲”——

1949年5月12日,历时16天的上海战役打响。战役结束后,有135位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烈士被安葬在闵行区烈士陵园。除了24位无名烈士,目前还有83位烈士尚未找到后人。

循着他们的足迹,一场跨越时空的寻亲接力由此开始。在闵行区烈士陵园寻亲小组成员们的手中,这些从遥远时空抛来的线团正被逐渐解开。

“大伯,我来看你了”

G7246,3小时12分,从合肥南站到上海站。

在闵行区烈士陵园寻亲小组成员张燕莉的手机里,一直保存着一张去年4月2日的购票订单截图,这是汪明烈士的侄子汪加涛乘坐的高铁班次。

2024年清明节,59岁的汪加涛眼噙热泪,轻轻擦拭着汪明烈士的墓碑。因为汪加涛的父亲已经85岁,行动不便,所以他特意代表家人前来祭拜。在汪明墓前,汪加涛俯身献上鲜花:“父亲要是身体健康的话,肯定会亲自过来,我现在代替他‘圆梦’了。”

在《烈士英名册》上,有97位烈士被标注了籍贯地,极少数详细到所在县甚至村,汪明烈士就是其中一位,这成为了寻亲工作的突破口。

“姓名、籍贯、部队番号,留给我们的信息可能只有短短两行。”区烈士陵园主任顾琳彬表示,时过境迁,寻亲过程中常会遇到“查无此人”“查无此地”的情况。寻亲小组成员们需要抽丝剥茧,翻阅当地地方志,甚至联系当地寻亲志愿者探访烈士生前的村庄。

在汪明烈士的寻亲故事里,线索得以顺利延续。张燕莉展示了一封1981年上海县民政局向沭阳县民政局发出的信函,“信中提到的周才生烈士安葬于闵行烈士陵园,与园内的汪明烈士、陆恩培烈士都是江苏省沭阳县人”。

张燕莉表示,由于40多年前通信条件不佳,寻亲工作只能停滞。2022年,她成功联系到汪明烈士的侄子汪加涛,另外两位烈士也顺利找到了故乡。

截至2025年,区烈士陵园已经为14名烈士点亮回家之路,为8名烈士找到了家人。

一个发向家乡人的弹窗

2020年9月的一场论坛活动中,顾琳彬得知有网络公司正在做“为烈士寻亲”的公益活动,便与对方负责人取得了联系。同年12月,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指导区烈士陵园成立寻亲小组,定期将烈士资料进行整理汇总,经由网络平台在烈士户籍地进行定向弹窗推送。

2023年清明前夕,顾琳彬见到了一位远道而来的祭扫者黄先生,他从贵州遵义来到上海,前来祭拜冉见烈士。“我的外婆是冉见的妹妹,舅公1948年离家后一直没有音讯。外婆辞世前反复叮嘱,一定要找到冉见。”此前黄先生偶然刷到闵行区烈士陵园发布的寻亲信息,其中就有冉见烈士的资料。

寻亲小组立即联系当地的退役军人事务局,却在核查时发现,遵义县冉见烈士的籍贯地址和生前部队信息与闵行记载的相同,但牺牲经过不同。经过进一步排查,寻亲小组联系到当地一位街道工作人员,对方主动提出冉见烈士是他爷爷的弟弟,家中长辈持有1983年颁发的冉见同志《革命烈士证明书》。

通过分析两家家族谱系,寻亲小组最终确定两位冉见不是同一个人。由于年代久远且资料缺失,凭遵义当地的记录已无法确认谁才是安葬在闵行烈士陵园的烈士。

“虽然冉见烈士的后人不能完全确定,但他们都是烈士的家乡人,带来了来自故乡的思念。”顾琳彬说, “哪怕没有血脉连接,有家乡人一直惦记怀念也是很好的。”

跨越时空的双向奔赴

2024年4月3日的烈属接待登记手册上,除了“汪加涛”,张燕莉还看到了另一个名字:冉茂胜。这位年轻人作为冉见烈士的后人,专程从遵义赶来,为冉见祭扫。短短24小时内,两个寻亲故事彼此交汇,得到了动人的续写。

“上一秒不放弃,下一秒就有希望”,这是张燕莉的微信签名,她用了很多年,“每当我觉得工作难以推进,这句话都会给我力量,告诉我要再努力一把,烈士的亲人期盼着他们回家”。

“下一秒的希望”,让许多与张燕莉一样的人汇聚起来。顾琳彬的手机里有一个不到30人的微信群,里面有上海各个烈士陵园的寻亲工作人员,“9点47分,我在群里询问有没有一位山东齐河的烈士信息,半个小时内就收到了很多反馈。”

“这是一种双向奔赴的情怀”,顾琳彬如是形容这份工作。五年间,她添加了几十位各地寻亲志愿者、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。“通讯录里的大多数人,我们都从未见过面,甚至不知道彼此的名字。”但顾琳彬知道,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,每一处环环相扣,方能编织起一条烈士的回家路。

如今,随着时间流逝,为烈士寻亲的难度还在进一步加大。“很多亲属对烈士的印象都模糊了,所以我们常说能找到一个少一个。”顾琳彬觉得,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句话,便是“多找到一个就是成功”。

这场跨越时空的寻亲接力还在继续。顾琳彬也期待着更多人加入到为烈士寻亲的事业中:“为烈士找到家乡、找到亲属只是第一步,我们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,让烈士的形象变得丰满,在他的家乡也能继续延续他的故事。”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