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成为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村民们越来越有“当家感”
“不出本村,样样都有,我们生活很幸福”
永联村逐步构建“共建共治共享”基层治理新格局
记者 李逸
“不出本村,样样都有,我们生活很幸福!”住在梅陇镇永联村的张阿婆高兴地说。因为,在这里,建起了本市第一家农村嵌入式养老院;在这里,开创了闲置村宅统一回租、统一改造、统一出租管理模式;在这里,开辟了家门口的文化生态园,村民们有了自己的“后花园”;在这里,设置有电动自行车棚,有效缓解了停车难、充电难等问题;在这里,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活动正深入开展,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的基层参与治理模式,使村民们越来越有“当家感”,并助力永联村成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。
回应民众呼声
永联村是上海近郊城中村的典型代表,常住人口中的本村村民与外来人员比例高达1:6,群体结构复杂,居民利益诉求多元,曾经也面临人口老龄化、出租房乱象等治理难题交织。2016年,镇人大在永联村设置了人大代表联系点,为代表接待选民,收集社情民意提供平台。根据代表们收集到的问题,永联村“两委”班子谋定而动。
首先是有效改善村民居住环境,巩固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,进一步强化村庄管理服务,2017年,永联村率先成立了村级物业公司并建立物业党支部。村党支部书记吴子明介绍,通过组建物业公司,以本村村民作为工作人员,组建了保洁、保安等一系列村民自治服务团队,让村民逐步参与到村宅治理中。村民的“当家感”变强了,责任感、自觉性提高了,村宅自治力量增加了,管理难度大大下降了,村宅面貌有了很大改善。
村宅环境问题改善了,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,镇人大代表们在履职时注意到,越来越多的村中老人反映自己生活不便。针对这些诉求,永联村“两委”班子随即又开展细致调研,排摸村宅出租状况,通过在村民大会上设置议题,由区域内人大代表介绍相关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,引导村民从自身专业和经验出发,发挥生活智慧共商共议。
永联村在综合村民意见后,大胆创新提出策略,通过村级红色物业回租民房进行适老化改造,在2018年建立了本市第一家农村嵌入式养老院——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。村里还积极引入专业医疗养老机构同康医院,为住养老人提供24小时照顾护理、日间照料托养、一周一次的常规检查和一年两次的免费体检服务。
顺利解决养老问题后,物业公司将闲置村宅统一回租、统一改造、统一出租,通过“以房管人”推动治理规范化、精细化,出租房乱象得以遏制。为打通社会治理“毛细血管”,永联村还将部分回租房建成了党群服务分站、司法调解室、老年活动室、便民超市、小菜场、洗衣房、热水房、便民理发店等一系列为民服务配套设施,通过“回租建配套”模式,紧紧围绕“劳有所得”“老有所养”“病有所医”“住有所居”等目标,补齐民生短板,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。
共建共治共享
倾听民众呼声,回应民生关切,永联村开始逐步构建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的基层参与治理新格局。
通过区、镇人大代表主动联系选民,向村民普法,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开始主动参与基层治理。大家还就村民共同关心的问题,筛选并引导村民在移风易俗、养宠、晾衣、停车等村宅管理的诸多领域开展自我管理、教育和服务。“我们充分发挥党员干部、人大代表示范引领作用,通过组建村民学习队和志愿者队伍,在村里形成良性互动,同时坚持党建引领,在村民大会和村小组会上推动村民共商共议”,镇人大代表、永联村党支部常务副书记赵秋靓介绍,“希望可以调动群众参与来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跃动力,保证新机制的长期有效和持续更新。”
记者获悉,永联村还通过文化生态园、吴介巷党群服务分站的建设组建“全民共享群”,扩大群众文化生活空间,通过调动大家的积极性,主动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去。
今年以来,永联村以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活动为契机,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制度,开设“永联村言堂”,在人大代表联系点内新设置了“代表议事室”和立法信息采集点等民主平台,将代表信息公开并上墙公示,为积极发挥代表作用,收集居民社情民意提供阵地。镇人大代表褚明华介绍,通过集体的议事智慧,永联村在全村设置了32个车棚,添置充电端口1150个。“很高兴看到这些问题在我反映后得到解决。”褚明华说,能够顺利为选民排忧解难,他感到更激发了他为民发声的动力。
记者获悉,永联村还通过发动村民议事,与村域内企业联手打造“智慧养老”模式,为长者照护之家安装了智能护理系统,加强人员培训,以客制化和数据化服务提高养老服务质量。
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, 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